目前分類:保健新知 (6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既然「毒素」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之中,那麼,想要擁有「健康」,除了盡量遠離外在的「毒素來源」,同時,也要設法強化自身的「排毒功能」──人體是一個開放系統,因為「有進有出」,所以能夠維持各項新陳代謝的恒定。而肝臟、腸道、腎臟、肺臟、皮膚、淋巴,正是負責解毒、排毒的6大器官系統,肝臟它們各司其職,並透過不同方式與管道,將毒素、廢物等有害物質排出體外。如果能對其運作方式有基本的認識,將有助於我們好好愛惜這些「制毒功臣」,並透過正確的保養方式,強化它們的解毒與排毒機能!

肝臟/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排毒器官,有人體「解毒工廠」之稱,它能將我們吃進的藥物、酒精,或是來自體內賀爾蒙、血紅素中的有毒物質加以處理,最後再由腎臟或腸道排出。但是,肝的解毒功能有限,一旦所要排解的「毒量」大於它所能負荷的程度,就會產生肝中毒的現象,並讓有毒物質在血液中循環,最後導致身體其他器官表現出異常現象,例如:皮膚過敏、免疫力下降、氣虛、易疲勞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易怒、嗜睡、失眠、痛經、肩頸酸痛、坐骨神經痛……等。
保養之道/避免過勞,正常作息,並多吃富含維生素B、C、E及多酚的食物,例如菠菜、葡萄等,加上適度運動,即能有助「活化」肝臟內的排毒酵素及抗自由基,促其有效發揮排毒功能。

兩個孩子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手作芒果輕食 芒果米漢堡壽司正夯──【芒果養生報】專題

兩個孩子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吃芒果勿逾半顆 避免火氣大皮膚黃──【芒果養生報】專題

兩個孩子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1顆芒果=1碗飯 飯前吃增飽足感──【芒果養生報】專題

兩個孩子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子倫/台北報導】 2013年7月13日 12:08

心情很差的時候,除了大吼大叫以外,你可以選擇更輕鬆紓壓的方式,那就是來些令人亢奮的食物,當然除了垃圾食物以外,有更好的選擇,國外健康網站(Eypk)就為大家整理10個對改善心情有幫助的健康食物。


1. 莓果

兩個孩子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台灣新生報/記者蘇湘雲/綜合外電報導】 2013/07/03

美國最新研究提醒,大腸癌患者如果繼續吃很多紅肉、加工肉品,可能導致死亡率上升,對病情沒有好處,建議患者最好少吃點紅肉、加工肉品。

這項研究已於本月一日發表於線上版「臨床腫瘤學」期刊。研究雖然沒有直接證明牛排、熱狗、豬腳、香腸等會造成大腸癌患者存活率下降,不過研究結果與醫界目前主流看法不謀而合,醫界常建議大腸癌患者與其他民眾多採用健康飲食,盡量多吃蔬菜、水果,少吃紅肉、加工肉品。

研究作者美國癌症學會研究員瑪喬麗‧麥嘉露表示,研究結果再次證明健康飲食有多重要。

研究團隊發現,在兩千三百多名大腸癌患者當中,確診前後食用大量紅肉、加工肉品的患者癌症死亡率最高。患者若在確診前後每星期食用四、五份紅肉、加工肉品,癌症死亡率就會比少吃這些東西的患者多增加七成九。

另外,患者如果在確診前就喜歡大吃特吃紅肉、加工肉品,不只大腸癌死亡率會上升,心臟病、中風等其他疾病死亡率也會增加。

研究人員分析數據發現,大腸癌患者若在確診前嗜吃紅肉、加工肉品,男性一星期吃到八份以上,女性一星期則吃到六份以上,但癌症病情確診後就大大縮減紅肉、加工肉品攝取量,這樣死亡率還是會增加,上升幅度大約為百分之二十九。這裡指的是患者心臟病、中風等其他疾病死亡率,至於大腸癌死亡率方面,患者得確診前後都不改吃紅肉、加工肉品惡習,大腸癌死亡率才會攀升。

研究作者表示,許多研究早發現,愛吃紅肉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較高。可能是因為多吃紅肉、加工肉品會讓異環胺、亞硝基化合物等致癌化學物質進入體內,損害大腸內層細胞,進而引發癌症病變。建議大腸癌患者一定要減少紅肉、加工肉品攝取量,以免病情進一步惡化。

【記者陳敬哲/台北報導】國健局社會健康組科長賈淑麗表示,規律檢查可以提早發現腸道病變,統計去年接受大腸篩檢人數103萬人,一共檢出2000人罹患大腸癌,有23700位民眾檢出大腸息肉,如果能在息肉階段或大腸癌第零期與第一期接受治療,存活五年的患者可以達到八成七,李國修得知罹癌時已是第三期。

賈淑麗補充,糞便潛血檢查精準度非常高,國健局提供高風險民眾兩年一次的檢查,原本僅開放50至69歲的民眾,今年六月一日開始擴大到75歲以下,讓更多人可以受惠,根據國健局統計,自民國97年開始大腸癌死亡人數就不斷增加,99年一共有1萬4千人發現罹患大腸癌,去年大腸癌死亡人數約5千人。

賈淑麗提醒,國人飲食西化,喜愛吃燒烤、油炸、醃製的食物,加上缺乏運動,都是大腸癌發生的原因,改變飲食習慣,保持少肉多蔬果,過重的民眾減輕體重,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,符合檢察規定的民眾定期接受檢查,大腸癌悲劇就能夠減少到最低。


兩個孩子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聯合晚報╱記者李樹人╱台北報導】2012/07/02

大腸癌連續四年位居台灣十大癌症新增個案之首,聯安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表示,引發腸胃症狀的主要關鍵,在於吃了哪些東西。他建議少吃高脂肪、醃製、重口味等食物,多吃纖維及蔬果,配合運動及按摩腹部,就能保持腸道健康。

洪育忠指出,大腸癌與高脂肪飲食息息相關,其中關係最密切的是紅肉,尤其是牛肉。為了降低罹癌風險,民眾最好少吃牛肉,如果要吃肉類,可選擇魚肉、雞肉等白肉。容易便秘的人,則應多吃含有豐富纖維的食物,如地瓜、奇異果等刺激腸胃蠕動,提高排便順暢。若經常出現脹氣、放屁等消化不良症狀,則可補充益生菌。

他提醒,市面上有部分聲稱可以幫助排便的酵素,其實成分含有瀉劑,如長期服用恐會過度刺激腸胃蠕動,反而造成反效果,有便秘問題應該多吃蔬果、多運動,少吃成分不明的商品。

另外,適度按摩腹部也有助於腸胃保健。有便秘及消化不良等問題的人,可以經常在腹部塗抹清涼的薄荷,再來回地按摩刺激腸道蠕動。洪育忠強調,容易便秘的民眾,主要是腸道內囤積過多壞菌,長期恐提高致癌風險。建議先喝500cc的溫水並走路運動,可邊走邊按摩腹部,有助於順利排便。



兩個孩子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聯合晚報╱記者陳麗婷╱台北報導】2013/05/03

國內大腸癌發生率連續四年居十大癌症的首位,醫師提醒,造成大腸癌的關鍵原因,主要是吃太多肉及加工肉品,尤其經過高溫燒烤會產生致癌物質。想讓腸道更健康,醫師建議應增加腸道益菌,多吃蔬果增加纖維質攝取量,每天至少吃七種蔬果;有家族史或愛吃肉等且 40歲以上的高危險族群、一般民眾50歲以上,應每三到五年應接受大腸鏡檢查。

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、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建議,番茄、木瓜、奇異果、鳳梨、香蕉,及羽狀橄欖菜等深綠色蔬菜,是很好的抗氧化食物;平常也應多吃富含礦物質、蛋白質的「黑五類」,包括黑豆、黑糖、黑木耳、黑糯米、黑芝麻等,晚上盡量不要吃太飽,避免食物未消化在腸胃中囤積、發酵。


少吃紅肉、不偏食、不忘檢查

兩個孩子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聯合報系健康事業部/綜合整理】 2013/06/13

前總統李登輝、知名法醫楊日松、導演柯一正、歌手楊烈、音樂人陳志遠,他們有什麼連結呢?他們全都是大腸癌患者。李登輝、柯一正、楊烈經過手術及治療,現在恢復健康,但楊日松及陳志遠,卻不幸因大腸癌病逝。

我們的腸道,是由小腸負責消化、吸收食物營養,之後殘渣進入大腸,由大腸吸收水分,並暫時存放小腸送來的廢物,然後排出。 但不少人飲食偏向高油脂、多肉類、少蔬果,使得大腸癌成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,每年新增超過1萬人,它發生率連續四年居台灣十大癌症的首位,死亡率是癌症的第三名。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,台灣平均每天有30人得到大腸癌,13人因此死亡。

兩個孩子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聯合報系健康事業部/綜合整理】 2013/06/13         

大腸癌近年來成為國人好發癌症的第一名,也因為初期症狀並不明顯而往往被忽略。通常若腹瀉及便秘交替發生、大便帶血或解不乾淨、不明原因體重減輕,或腹脹、腹痛、噁心及嘔吐感等,都應提高警覺。

此外,通常病患若檢查發現具有大腸息肉,應更加小心。這是因為,大部分大腸癌患者,都是先由腸壁產生息肉,再轉變為癌症,因此建議定期做檢查,在大腸息肉轉變成癌症前先予以切除,並定期追蹤檢查以降低罹癌風險。

案例一:愛吃肉 她腸內13顆息肉


兩個孩子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元氣周報/記者施靜茹、胡宗鳳、莊琇閔、魏忻忻/報導】 2009/04/13         

●諮詢對象/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張君照、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周斌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腸胃內科主治醫師陳冠仰

大腸為你做了什麼?

大腸全長約150至170公分,呈ㄇ字形,分為盲腸、結腸及直腸,然後到肛門,結腸又分為升結腸、橫結腸、降結腸及乙狀結腸。

吸收水分、電解質:小腸主要功能是養分吸收,食物變成液體狀的食糜後進入大腸,大腸負責水分及電解質吸收,並儲存糞便。大腸肌肉分成內環肌及外縱肌,同時收縮時,會形成袋狀結構,糞便就會逐步前進。

儲存糞便:食糜進入盲腸時,呈液體狀,進入升結腸的頂端時,已呈現半液態的糞便,到橫結腸時,糞便更進一步濃縮成粥狀,到降結腸及乙狀結腸時,糞便已是固態狀,到直腸時就是成形的糞便了。每天若有1,500ml食糜進入大腸,最後糞便排出時只剩下80ml到150ml。

食糜進入大腸後,要花8小時到15小時才能到達橫結腸。但正常人早餐後15分鐘會有便意,這是因為胃腸反射,腦部傳達指令,讓直腸收縮,以20公分為一段,將糞便強力往前推進,產生便意。

國人的大腸癌危機

排行:95年癌症發生人數第一位、96年十大癌症第三位

發生原因:和年紀、飲食及生活習慣、炎性大腸病(如潰瘍性大腸炎及克隆氏疾病)、遺傳(包括遺傳性非息肉症大腸直腸癌,HNPCC及家族腺瘤性息肉症,FAP)等有關。

常見症狀:便血、大便習慣改變、腹脹、腹部摸到腫塊、貧血、體重減輕,但早期大腸癌幾乎完全沒有症狀。

各部位發生比率:升結腸30%、橫結腸10%、降結腸60%

息肉大小與大腸癌有關嗎?

大腸息肉依病理分類分為增生性息肉及腺性息肉,超過八成的大腸癌與腺性息肉有關。根據研究,息肉愈大,罹患大腸癌機會愈大。若息肉小於2公分,8~15%可能轉變為大腸癌,2及3公分以上者,成為大腸癌機率分別為14%~22%及21%~33%。

什麼人需要做大腸鏡?

●疑為大腸癌之上述症狀者。

●潰瘍性大腸炎患者。

●年紀大於50歲,大便潛血反應陽性者。

●曾經罹患大腸腺瘤、大腸癌、乳癌、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之患者。

●家族史有大腸癌、遺傳性多發性腺瘤、遺傳性非多發性腺瘤及大腸直腸癌。

如何預防大腸癌?

1.定期篩檢
50歲後應定期做大腸直腸癌篩檢,包括大腸鏡檢,目的是及早找到息肉,在尚未演化成癌症前摘除。

2.高纖飲食

兩個孩子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元氣周報/記者鄭朝陽/報導】2013/03/18

蔬菜富含人體必需的維生素,但怎麼煮才吃得到最多的營養?


兩個孩子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/台北報導】 2013年5月23日          

想要健康長壽,提升免疫力很重要。營養師指出,免疫力並不是獨立存在,也並非不可捉摸,一個人的喜怒哀樂、起居飲食都會直接影響到免疫力的好壞;提升免疫力,除了注意平常生活習慣之外、多注意飲食均衡、不偏食不過量,或是多吃番茄,增強抗氧化功能,更是讓身體免疫力自然變好的最佳自保之道。


佛教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鄭欣宜指出,近月以來,H7N9及流感疫情搞得大家人心惶惶,平常除了做好衛生保健、勤洗手、出入公共場所戴口罩,更可以從飲食及建立良好日常生活習慣來提高自己的免疫力,減少病毒的入侵。

兩個孩子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作者: 【記者鍾佩芳、蘇湘雲/台北報導】 | 台灣新生報2013年4月3日

兩個孩子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國人失眠問題嚴重 每5人就有1人睡不著
【中時健康 黃筱雅/台北報導】2013.03.18

 


兩個孩子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  TVBS2013年3月19日

兩個孩子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3年1月5日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/台北報導

兩個孩子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3年1月5日  健康醫療網/李義輝報導

兩個孩子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3年1月5日  健康醫療網/鄭人豪報導

兩個孩子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2013年1月5日 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/台北報導

兩個孩子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