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於抵抗力較差的嬰幼兒,一旦發燒家長們焦急如熱鍋上的螞蟻,非得馬上退燒不可,小兒科醫師指出,寶寶發燒的原因以感染最為常見,尤其是病毒、細菌最多,只要仔細觀察嚴重程度、細心照料就能好轉,切勿焦急恐慌,不小心反讓寶寶服下過量的退燒藥物,飲食上建議「多喝水、七分量」,推薦家長可烹煮碎肉粥、薑絲牡蠣湯給可接受副食品的寶寶食用,幫助補充營養。
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永綺表示,發燒是一種徵兆,不是疾病,家長切勿過分擔心,常見是病毒性感冒引起,為期2~3天左右,且會合併有流鼻水、喉嚨腫痛、食慾稍微減退、咳嗽或腸胃不適等症狀。但若只有發燒並無其他症狀,或是發燒持續3天以上,則要考慮是否為泌尿系統感染或其他較少見因素引起,應儘速找醫師詢問,並配合醫師的指示照顧。
使用退燒藥 遵照指示勿過量
陳永綺醫師指出,可能是嚴重發燒的情況如:小於2個月的嬰兒發燒、持續24小時且體溫高過40度、哭鬧不停、姿勢稍微改變就感覺不舒服、活動力變差、嗜睡、呼吸困難、口水流不停、吞嚥困難,或是發燒已退了一天以上,卻又突然出現等。
目前退燒藥的劑型大致有3種:口服、栓劑與針劑。口服是最常用的方式,依不同的退燒藥物成分每4~6個小時服用一次,切記同劑型或不同劑型的退燒藥都不宜同時使用,使用的間隔也不能過度緊密,應遵照指示使用,若過量恐會導致肝臟與腎臟受損,不可不慎。
退燒飲食:碎肉粥、薑絲牡蠣湯
陳永綺醫師建議,6個月以上的寶寶,發燒後吃完退燒藥,飲食上除了多補充水分,家長們可以動手準備嫩薑絲、蟹肉或牡蠣,燉湯過濾放溫後給寶寶飲用;而9個月以上能食用副食品的寶寶,則可用薑、蒜泥、香菇、豆腐、低脂絞肉與碎洋蔥為食材烹煮碎肉粥餵食。
薑、蔥、香菇與洋蔥能擴張末梢血管、促進排汗,減輕發燒反應,且對於降低組織發炎作用、避免局部組織細胞遭破壞都有幫助,是相當好的抗病毒、細菌食材,還能幫助寶寶提高身體免疫能力。另外,豆腐、低脂絞肉、蟹肉或牡蠣,則有豐富的鈣、鋅等礦物質、蛋白質與少量油脂,可降低腸胃消化負擔,並可補充寶寶足夠的基本營養。
陳永綺醫師補充,逐漸退燒復原時,應避免餵哺過飽,以平時的七分量為宜,才能減輕生病時腸胃的負擔,若寶寶出現手腳冰冷,切忌溫水泡澡,應多添一件衣服與補充溫水,以達到體溫中樞設定的溫度,才不至於發抖不舒服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