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遠離事故傷害

由於寶寶不懂得辨識危險,且還沒有應變能力,發生事故傷害的機率相對提高,容易導致傷亡;然而,許多人都誤以為事故傷害只會發生在特定場所,卻忽略了寶寶每天生活的居家環境,才是最容易發生事故傷害的地方。因此,爸媽應該對寶寶居家安全有正確的認識,積極做好防範工作,讓寶寶安全、快樂地成長。


文╱吳佩儒 採訪諮詢╱台北醫學大學傷害防治學研究所副教授白璐‧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潘俊伸


PART 1正視寶寶的居家安全

根據統計,「事故傷害」是台灣地區0~1歲寶寶主要死因的第二位,僅次於「源於周產期之病態」,台北醫學大學傷害防治學研究所副教授白璐表示,雖然事故傷害並非嬰幼兒的首要死因,但仔細探究,「源於周產期之病態」大多屬於先天性因素,若摒除此項先天性的因素,「事故傷害」就是造成嬰幼兒傷亡的最大主因。

居家意外防不勝防
「我的家庭真可愛,整潔美滿又安康……」是你我都耳熟能詳的兒歌,而多數爸媽也直覺認為,「家」是最安全的堡壘,事故傷害應該大多是在外所造成的;但可怕的是,根據統計資料顯示,「居家環境」才是0~1歲寶寶最容易發生事故傷害的場所,甚至有極高比率是照顧者在家時所發生的意外。
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潘俊伸表示,在兒童事故傷害的防治工作中,居家安全尤其值得注意,這是因為「家」是0~1歲寶寶及嬰幼兒最常活動的地方,再加上年紀小、動作靈巧度差等因素,導致家庭環境就成了事故傷害最主要的發生場所,一旦疏忽,對寶寶來說就可能是危機四伏。

別忽略「可移動」的環境要素
居家環境是0~1歲寶寶最常接觸及活動的場所,但因為許多居家用品或擺設並非針對寶寶所設計,反而處處潛藏著危險,成為導致寶寶發生事故傷害的隱形殺手,像是堅硬且過於光滑的地板,容易導致寶寶跌倒受傷;有銳角、尖角的家具則可能導致寶寶撞傷等。
白璐副教授特別提醒,除了家中的固定家具擺設之外,舉凡嬰兒床、嬰兒車這類「可移動」的嬰幼兒用品,也是0~1歲寶寶常接觸的環境之一,其安全問題同樣不能大意;因此,爸媽在選購這些用品時,務必要確認是否通過安全檢測,或是設計上是否合乎安全需求,才能為寶寶的居家安全把關。

拋棄「不可能」與「差不多」心態
由於0~1歲寶寶尚未具備自主的行為能力,許多事故的發生往往源自於照顧者缺乏正確的觀念,進而輕忽了寶寶居家安全的重要性。
白璐副教授表示,事故傷害經常發生在一個不注意或一個小疏忽上,尤其許多照顧者容易抱持「不可能」的心態,誤以為寶寶還小或時間很短,應該不至於有什麼問題;又或者是照顧者在操作某些設備時(如:嬰兒床的卡榫),會抱持著「差不多」的心態,沒有將動作確實做好,導致事故傷害就這樣發生了。因此,身為照顧者一定要拋棄「不可能」與「差不多」的心態,謹慎面對寶寶的居家安全問題,才不會因為一時大意,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。

Focus
照顧者需清醒地在旁陪伴
從許多新聞報導中不難發現,寶寶在家中發生事故傷害時,有六成以上都有照顧者在場,但卻因為照顧者沒有在旁陪伴或在睡覺,以致發生了不幸的事故意外。因此,若家中有年幼的寶寶,照顧者務必要清醒地陪伴在寶寶身邊,才能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。


PART 2認識常見的事故傷害
一般來說,寶寶在家中最容易發生的事故傷害包括了跌倒或墜落、窒息(溺水)、燒燙傷、中毒等,其中以跌倒或墜落的發生比率最高。

跌倒、墜落
寶寶具有強烈的好奇心,因此從會爬開始,就喜歡到處爬高爬低,去探索新的事物,導致經常會發生從高處墜落的情形。潘俊伸醫師表示,月齡較大一點的寶寶因為剛開始學走路,重心不穩,也容易出現撞傷、跌倒或滑倒等情形。
【預防方法】
1.可在家具的稜角(如桌角)加裝軟墊,或用布將稜角包起來。
2.避免在地板上打蠟。若家中的地板是屬於比較光滑的材質,則可以加裝拼裝地墊。
3.浴室的地板應加裝止滑墊,或是在浴室中放置止滑拖鞋。
4.家中的地板若有高低不平的情形,很容易造成寶寶重心不穩而跌倒,因此必須儘量避免有高低不平的狀況出現。
5.由於寶寶2、3個月大就會翻身,因此應該在嬰兒床上加裝護欄,以避免寶寶不小心跌落嬰兒床。此外,護欄的間隔必須小於10公分,才不會出現寶寶頭部被卡住的情形。

窒息(溺水)
造成寶寶在家中發生窒息的原因,大約可分為四種:溺水、困在密閉空間、被繩子纏繞無法順利呼吸、不小心吞入異物。
由於寶寶的身軀嬌小,且反應能力也比較弱,若寶寶去接近較大型且裝有水的容器(如:浴缸),很容易就會發生溺水甚至窒息的情形。
潘俊伸醫師指出,許多寶寶因為充滿好奇心,喜歡四處探索,甚至爬到衣櫥中玩,但寶寶的力氣較小,有時候會無法順利打開衣櫥的門,進而被困在密閉空間中。此外,小型的密閉空間也不能忽視(如:塑膠袋),若不小心置於頭部,也很容易出現窒息的危險。
家中如果有嬰幼兒或小孩,必須特別注意繩子的收納,尤其是在嬰兒床附近最好不要出現繩子,否則寶寶很容易因為隨手抓著玩,而不小心纏繞到頸部。
當發現寶寶突然不說話,且臉色有發青的現象時,要特別注意寶寶是否有吞入異物,千萬不可以掉以輕心,否則很容易發生窒息的危險。
【預防方法】
1.洗完澡後,應該立刻將澡盆或浴缸的水全部放掉。
2.嬰兒床旁邊所放置的玩具如果有繩子,其長度不能超過15公分。
3.衣櫥可加裝防止開啟的用具,以避免寶寶被困在衣櫥的密閉空間中。
4.儘量將塑膠袋放在高處,或是收在寶寶拿不到的地方,以避免寶寶不小心將塑膠袋套在頭上,造成窒息。
5.窗簾的繩子應該捆好置於高處,以避免寶寶拉著繩子玩,發生窒息的危險。
6.不要將有繩子的奶嘴套在寶寶身上,以避免寶寶在睡覺時,因為翻轉而不小心被繩子纏繞住脖子,造成窒息。
7.小型的玩具或物品(如:彈珠、玩具零件)應放在寶寶拿不到的地方,以避免寶寶不小心誤食而造成窒息。
8.年齡較大的寶寶在吃有核的食物時要特別注意,以避免不小心吞入哽到,無法呼吸。
9.選用透氣的枕頭、被單、床單,避免寶寶在睡覺時不慎被悶住,導致窒息。

燒燙傷
燒燙傷是寶寶最容易發生,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意外傷害,潘俊伸醫師表示,在家中除了避免讓寶寶接觸到火源、電源,就連熱水、熱的食物也都必須特別注意。
【預防方法】
1.家中發生燒燙傷最常見的地方,是在廚房及浴室,因此應該避免讓寶寶隨意到廚房或浴室玩耍。
2.餐桌上不要鋪桌巾,以避免寶寶不小心拉扯,而將餐桌上的熱食打翻。
3.熱水瓶、烤箱、微波爐應該儘量放在高處,或是靠桌子內側的地方,以避免寶寶拿取或任意操作。
4.在插座上加裝保護蓋,以避免寶寶將手放到插座中玩。
5.放洗澡水時,應該先放冷水再放熱水。此外,不要將寶寶單獨留在浴室中,以避免寶寶去玩水龍頭。
6.熱水瓶、電熱器、電熨斗、電磁爐、微波爐等物品,應放置在寶寶無法拿到或碰到的地方,避免燙傷。

中毒
由於寶寶欠缺辨識有毒物品的能力,若家中的藥物、沐浴產品、殺蟲劑、清潔劑等用品沒有妥善收藏,一旦寶寶誤食就可能發生中毒的危險。
【預防方法】
1.將藥品、殺蟲劑、清潔劑這類含有毒性物質的產品,放置在寶寶拿不到的高處或可上鎖的櫥櫃內,避免寶寶隨手取得而誤食。
2.有些植物若不小心誤食會造成身體不適的情形,如:水仙花會產生嘔吐情形、萬年青會造成聲音沙啞、聲帶腫脹……等。因此家中若有栽種盆栽要特別注意,必須放在寶寶不易接觸的地方。
3.選購各種寶寶用品時,應注意其材質是否無毒,才不會吃下有毒的物質。

Focus
選購玩具也要注意安全問題
爸媽在為寶寶選購玩具時,應選擇有通過安全檢查(貼有ST標示),適合寶寶年齡的玩具,並注意玩具是否有尖銳突出物、零件是否容易鬆脫等。
如果玩具本身或零件的直徑小於3公分或長度小於5公分,容易造成寶寶不小心吞食;玩具所附的繩子若超過15公分,也可能有纏繞脖子導致窒息,應該避免選購。


PART 3學習基本的緊急處理
意外傷害的發生通常都是突發性狀況,因此如果能夠掌握正確、立即的處理方式,可將傷害減至最低。尤其是家中有寶寶的話,父母親應該具備基本的急救知識,或參加急救訓練的課程,以備不時之需。

跌倒、墜落
寶寶不小心跌倒時,必須先確認是否有骨折的現象,此外,若寶寶跌倒後會哭鬧,但手腳都不太會動,則必須懷疑是頸椎受到傷害。無論骨折或頸椎受傷,應該立刻將受傷部位固定,且不要任意移動,但是如果不會做固定傷部的正確處理,則必須等醫護人員來固定,以免因為處理不當而造成更嚴重的傷害。
寶寶跌倒若發生出血時,可先進行止血的處理。潘俊伸醫師表示,最簡單有效的就是直接加壓止血法,可拿一塊乾淨的布,放在傷口上直接加壓,直到出血停止;若寶寶出現流鼻血的情形,則可以用手壓住鼻子上方(鼻根的地方),以幫助止血。

窒息(溺水)
當寶寶吞入異物時,只要寶寶還有咳嗽的現象,就儘量讓寶寶自己將異物咳出來,因為若急救處理不當,反而容易造成更大的傷害。此時父母親可以將寶寶抱起,維持頭部向下、屁股朝上的姿勢,再輕輕用掌跟拍擊寶寶的背部(靠近肩胛骨下方的位置),以幫助寶寶將異物吐出來。
若是比較大的寶寶不慎吞入異物,應該先採取拍擊寶寶背部的方法,如果異物還是沒辦法吐出來,則可以再使用哈姆立克急救法,由大人從背後抱住寶寶的肚子,並一手握拳朝寶寶的腹部向下壓,迫使異物被吐出來。

燒燙傷
寶寶發生燒燙傷時,必須掌握「沖、脫、泡、蓋、送」的原則,並切記絕對不要亂塗抹藥膏,因為有些藥膏中可能含有刺激性成分或細菌,反而會讓傷口發炎更為嚴重。
寶寶不小心被燒傷或燙傷時,要先將受傷部位置於冷水下沖洗,並脫掉受傷部位的衣物,若衣物不好脫除,則可將受傷部位浸泡在水中,一方面降低溫度,一方面也有助於脫掉衣物,接下來再準備乾淨的布覆蓋在受傷部位上,然後立刻就醫做進一步的處理治療。
由於深層的燒燙傷較無法以肉眼判斷,甚至有時受傷部位的紅腫現象雖然已經消失,但是深層的皮膚卻已經出現潰爛,因此當寶寶發生燒燙傷意外時,最好都能夠就醫,由專業醫師做正確的診斷與處理,以避免延誤治療,產生更嚴重的後遺症。

中毒
若寶寶誤食有毒物品時,可先讓寶寶喝下1、2杯水或牛奶,以稀釋毒物,接著再進行催吐並送醫。潘俊伸醫師提醒,爸媽應該將盛裝有毒物品的容器、標籤及嘔吐物等物件一併帶著送醫,幫助醫師及早確認中毒的類型,以做出最適宜的處理及治療。
若寶寶是誤食了清潔劑這類具腐蝕性的物質,不可用水沖洗或催吐,應儘快喝牛奶,以稀釋延緩毒物的吸收,並儘快送醫。此外,如果發現寶寶的嘴唇和口腔有灼傷痕跡、呼吸有異味、昏迷不醒或出現痙攣,也不可以催吐。

Focus
家中應常備急救箱
由於居家事故傷害難以完全避免,爸媽應在家中準備急救箱,並備置一些臨時應急的繃帶、紗布塊、OK繃、消毒棉籤、體溫計、冰枕、手電筒、消毒藥水等,在緊急需要時就能有所幫助;而一些急救相關的電話號碼,最好也放在很快可查得到的地方。


~原文刊載於2008年5月號《媽媽寶寶雜誌》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兩個孩子的媽 的頭像
    兩個孩子的媽

    健康資訊交流站

    兩個孩子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